• 强迫症到底多可怕,居然被叫做“精神癌症”

  •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03 10:42:16   阅读次数:36
  • 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强迫症的本质是“一个人自相搏斗”,由于自相搏斗的内心冲突不断延续,强迫症也不断扩展,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使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强迫症是心理疾病之一。当代生活中出现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的强迫症人群越来越多。强迫症者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其臆想的结果,虽然他们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

    Q1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它常常与抑郁症和焦虑症同时出现。强迫症通常有两种类型的症状:思维强迫和行为强迫。

    思维强迫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怀疑性强迫,主要表现为会怀疑某人要伤害他或有人背叛他。第二种是回忆性强迫,主要表现为会反复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例如曾经受到的创伤或难以过去的经历。第三种是情绪性强迫,主要表现为无缘无故或周期性地向家人发脾气或产生负面情绪,事后又为无法控制自己感到后悔。

    行为强迫也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强迫性洗手、不出门锻炼以及网瘾和暴饮暴食等。

    Q2

    青少年出现强迫症的原因是什么?

    强迫症与其他心理障碍性疾病具有共通性,这些疾病可以归因为由心理诱因引发的生理性疾病。当青少年出现强迫症时,它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一种已经升级为生理层面的疾病。许多父母难以理解孩子的强迫行为,并认为孩子可以自行恢复,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孩子的病情已经从一种心理障碍转化为实际的生理性疾病。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强迫症与与家庭因素存在着密切联系

    通常,这种心理疾病的出现源于心理创伤。例如,孩子们可能会因为感到不公平、亲人离世、自尊心受挫、家庭结构变化(例如父母离异或经常吵架)以及父母过高的要求等都可能引发强迫性行为。

    Q3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强迫症?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是否有强迫性行为来判断他们是否有强迫症。如果孩子明明知道某些事情不该做,却无法控制自己,做完后又感到非常懊悔,这可能表明他们有强迫性倾向。然而,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有强迫症。例如,我们正常人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是否锁了门,然后回去确认一下,这并不构成强迫症。只有在孩子的生理和精神方面都出现强迫性行为时,我们才能定义他们为患有强迫症。

    如果要明确确诊孩子是否患有强迫症,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三个部分的检查:血常规、神经递质筛查和甲肾上腺素筛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和身体激素分泌情况,从而给出明确的诊断。

    除了上述两种判断方法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心理自评量表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这些自评类量表家长可以在网上找到,也可以向相关机构索要。然而,在填写这些量表时,父母需要在孩子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进行,以避免一些问题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Q4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强迫症,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生活中比较具有仪式感的强迫行为,并采取措施来帮助他们控制这种行为。仪式感的强迫行为会让孩子像完成某种仪式一样过于关注事情中的某些细节,难以自拔。家长这时不要用“你不该这样做”这样的命令纠正孩子,因为孩子作为强迫症者也会感到非常痛苦,他们是无法控制自己生理反应的。

    面对这种生理性的反应,父母应该采取有效的物理刺激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亲子活动,或是美味的食物,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从强迫症行为中分散注意力。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避免强迫症行为带来的危害,这是家长唯一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

    Q5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强迫症?

    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强迫行为,不要认为孩子是不用心、不能克制自己或不自律导致的强迫。实际上,孩子自己也不想去做一些强迫行为。拿孩子暴饮暴食来说,他们自己也不想订外卖把肚子吃得很撑,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饱腹感已经形成了非常强烈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他们必须要去完成的潜意识需求。因此,家长需要科学地进行干预,例如使用药物、心理和物理等干预方式,加上适当的劝导和宽慰,帮助孩子逐步恢复健康。

    声明: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作科普信息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扫一扫关注更多